40-50(20/74)
道这些人是不是受到了威胁,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更关键的是,就在屈昭被羁押审问的这段时间内,又陆续发生了好几次类似的案子,案情顿时变得扑朔迷离起来,当时连公诉都不能,连警方自己都觉得现有的案子没有办法继续审下去,所以就把人给放了。
这样的案子开始的很突然,结束的也很突然,在屈昭被放了以后的第三个月,就渐渐的发现案子少了,直到最后一起同类型的案件都没有发生过。
“做这个案子的人很聪明,甚至都没能让人抓住一丁点把柄,有没有想过一个可能性。”张让敏锐的发现了一个点,眼睛也渐渐亮了起来。
赵安楠茫然了,摇了摇头。
“多人团伙作案。”
“可是之前我们没有排除这一项,团伙里面的每一个人我们都审问过了,没有发现蛛丝马迹。”
张让从抽屉底下抽出个本子出来,又拿出来一支笔,在空白处写写画画,他画了好几个圈,最后把那叠纸推到赵安楠面前:“像盗窃案这种,用不上太多人,人多反而坏事,一般2-4个人比较理想,一个熟悉地形的负责放风,一到两个负责偷盗,如果是一个成熟的盗窃团伙,可能还会派一个人来接应,他们做的不是什么大案子,人多了一人能分几个钱?”
而围着屈昭这一帮经常一起玩的混混们,他们可是有很多人的。
赵安楠还是很茫然:“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张让带着怜悯的眼神看向赵安楠,叹了一口气:“如果有两组人,甚至三组人,甚至更多人呢,只要人够多,他们打乱了行动,就能在不同场合为对方提供不在场的证明。”
这简直就是在挑战警方的智商。
一旦案子并案,警方能想到的就是同一拨人作案,他们很谨慎的,从来没有选择过同样的时间去犯案,这样一来警方锁定到了一组人身上,自然想不到他们会有好几组人,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会有嫌疑,但是最后每个人都会被推翻嫌疑。
赵安楠听的目瞪口呆,犯罪分子的智商也太惊人了些吧。
这这这,这还是正常人吗?
张让把文件重新给他:“组织这种案子的屈昭除了聪明,还有一个弱点。”
赵安楠:“啥弱点?”
张让:“此人鄙视警方的智商,喜欢挑战别人的底线,你去找找跟着他最久的人,如果是超过三年了的人,很有可能参与过当初的案件,就着这个方向审,应该没什么问题,你们的审讯经验可能比我还丰富,我相信你们。”
赵安楠顿时精神一震,他一定保证完成任务!
审讯室里,屈昭一副不疼不痒的模样。
“我身边的兄弟不是招了吗,都说了是准备打一架的,可我们不也没打起来吗,警察同志,办案要讲证据的,还没开始打呢,你们最多关我两天时间。”
屈昭还带着个电子表,把表面晒给赵安楠看,示意他注意时间。
赵安楠声音柔和的说:“没关系,我们不玩刑讯逼供那一套,咱们有时间的话就慢慢聊,不光你是这样,你的朋友们,你猜猜他们能不能扛得过48小时的审讯?”
慢慢聊的意思就是,这一晚上还真的没有人为难他们,但是这帮警察跟不要钱的往这里凑,一会儿聊聊人生,一会儿聊聊理想,有几个混混都困的要死了,张大了嘴巴打呵欠,不过马上就被人拍醒了,脸上被盖上冰冰凉凉的帕子。
“干嘛呢,他妈的老子要睡觉。”混混们都困迷糊了,随手挥了一下,把在旁边搞事情的人给赶走了。
赵娟说:“睡什么睡,姑奶奶我都没睡,咱俩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