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17/71)
。“家里的东西都是咱两的,什么叫拿走你的东西,你讲话也太难听了些吧。”
这会儿是下课时间,齐老师不想在这里跟他吵,她自己第三第四节课还有课要上呢,也懒得跟这人废话,伸手抢过牛皮纸袋,转身便走。
王健跟着她,两人走到了没人的地方才开始吵。
“齐秋璇,你现在还真的跟以前不一样了啊。”
齐老师回头,一双眼睛因为愤怒憋的通红,瞪视着王健:“是你的脑子一直没变,你有没有想过我也跟以前不一样了,没有人能迁就你几十年。”
王健怒了:“你也不想想没有我,你怎么可能考上大学。”
这话说的就有些难听了,那会儿齐老师成绩是不如他,但两个人搭伙复习,你辅导我我也辅导你,可他这话说明在他心里,就是齐老师占他便宜。
齐秋璇本来都走了一截路了,回头看着丈夫:“我想回京市去。”
王健的眼神闪了闪:“你都来这边几十年了,还琢磨着回去,要回你自己回,我才不去京市。”
“你也知道我来这边几十年了,有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
“去了京市我也搞不习惯。”有一年过年,齐老师也带着全家回去过,因为王健搞不习惯,后来就齐秋璇自己带着女儿回去,全家人再也没有一起回过那边,但齐老师是京市人,吃着家乡的饭菜,也很想念以前的同学朋友亲戚。
为了这个家,她付出太多了。
以前总想着王健到底帮过他,一直对他忍着让着。
但这么多年了,王健似乎都习惯了这种相处模式了,从未想过做任何改变。
齐秋璇是最后一批来新都插队的知青,插队的点就在下井村,当时的下井村还没有现在富裕,农田也没有改种果树,那会儿大片大片的都是种棉花的地方,她那会儿的工作就是摘棉花。
后来放出来高考的风声,第一年她没赶上,第二年她打算继续考,但那几年没有学校重视文化成绩,齐秋璇的高中也没上过几天课,后来她发现了王健读书特别行,他们家三兄弟好像都挺聪明,两人搭伙一起学习,王健帮她蛮多。
虽说王健成绩好,但她对王健也不是一点帮助都没有,她数学成绩好,也帮了王健许多。
后来他俩一起考进师范大学,王健一直都是学校里面成绩最好的那一批人。
在齐秋璇面前,他一直都有一种“优越感”。
后来,两人工作了,情况又不一样了,王健这样的“老好人”,其实对每个人都很好,在职场上他一点都不圆滑,事实证明会读书的人工作起来未必比成绩差的那些人好,两人之间的差距也慢慢明显起来。
齐秋璇成为省级优秀教师的时候,王健还是个普通教师。
齐秋璇都过了高级职称了,王健连一级都还没评上。
但在王健心里,他俩的相处模式是固定了的,因为齐秋璇以前为了感谢他,会帮他洗饭盒做点小事情,他这辈子就不会做小事情了,在他的相处模式里,这些都是固定好了的,一辈子都不变的。
可是,谁会一直惯着你!
就连亲妈,也不会一辈子惯着你。
齐老师狠狠的甩开王健伸过来的手,说:“这些东西都是我辛辛苦苦弄出来的,你看到的只是我这半年的辛苦和努力,但你到底有没有想过,我的目标是要全国的人都能看到它用到它,让人知道有这么一个老师,这件事情我之前跟你说过,可你上心了没有,但凡你把这事儿放在心上,自己弄一份出来,你给朱主任牛主任的,我都不管,但你不能拿着我的东西去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