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杨秀遭谗陷囹圄 朝堂权争露端倪(5/5)
“这朝廷如此不堪,祸乱将至,我得做点什么。”朋友劝他:“你能有什么办法,别白费力气了。”
王通不听,毅然到京城上书,详细地陈述了太平十二策。
可隋主根本不采纳他的建议。
王通心里挺失落,就打算回家。
杨素一直很仰慕王通的名声,把王通请到自己家里。
杨素说:“王通啊,你这么有才华,不如出来做官,为朝廷效力。”
王通皱着眉头说:“如今朝廷这般乱象,我出来又能如何?”
杨素劝道:“你有才能,若能出仕,说不定能改变些什么。”
可王通还是有些犹豫。
王通说:“我还有祖先留下的破旧房屋,足以遮挡风雨。
几亩薄田,也够我喝粥糊口。平日里读读书、谈谈道理,我也能自得其乐。
我就希望大人您能正己正人,治理好天下。
我能做个太平百姓,就已经受您的恩赐很多了,何必一定要我出来做官呢?”
杨素听了王通的话,对他十分敬重,便把他留在馆舍招待了好几天。
有一天,有人在杨素耳边进谗言:“王通其实是轻视您呢,您为啥还这么敬重他呀?”
杨素听了这话,心里也犯起了嘀咕,就跑去问王通。
王通不慌不忙地说:“要是您真能被我轻视,那说明我有眼力;
要是您不能被我轻视,那说明我看错人了。
这得失在我,对您又有啥影响呢?”
杨素听了,微微一笑,这事也就过去了。
你瞧,王通都不用多争辩,就把这朝廷权臣给说得心服口服了。
王通看杨素始终不肯改过自新,就告辞回家了。
回家之后,他依旧在家里教学生。
后来唐朝开国,像房玄龄、魏征这些贤臣,都是王通的学生。
到了隋朝大业末年,这里的大业是隋炀帝的年号,后面还会提到。
王通在家中生病去世了,他的学生们私下给他谥号为文中子。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