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晋封 纳兰府里,明珠拄着拐杖将揆叙领(3/5)
头的风啊雨啊,她从来不管,就算太子爷要被废了,她也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但她常对自己说,那日子总得一日日过,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先把脚下的日子过好再说其他。对孩子也是,主打佛性养娃,弘晋和佛尔果春长到三四岁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点自我意识以后,程婉蕴就懒得去干涉他们了,把他们当做大人一般交流,随便他们去做什么,她只照顾他们的起居,她虽也关心他们的大小事、课业,但大多都不强求。
即便弘晳如今朝着科学狂人的方向狂奔,程婉蕴虽也期许,但却不会在他面前说你一定要做出什么成就来,要改变整个时代,程婉蕴不舍得将这样的事情压在他一个孩子身上,就连喜欢算学、喜欢科学,也是弘晳自己选的路。
因此梁九功传旨来的时候,程婉蕴什么准备都没有,手上甚至还沾着茶油。
听着他的贺喜,程婉蕴呆了呆。
太子嫔是个封号亦是个称号,在太子有很多侧福晋的时候,得了太子嫔称号的侧福晋便从里头凸显了出来,跃升了一级,就像宫里有些贵人只能叫张贵人、李贵人,但有些贵人却有封号,比如以前的良妃,她便得了个良的封号,可称为良贵人。
因此程婉蕴懵懵懂懂地跪下接了旨意,还以为往后宗人府修改了玉碟记档便就是了,她也以为自己只是多了个称号,很是简单。
但她不知道,就为了“太子嫔”三个字,太子爷为她求了三年,康熙才肯答应,她也不知道,得了这个称号后,这从此她就能像太子妃那样站在他身边了,甚至以后有资格能协助太子妃掌管后宫宫务。
很快,程婉蕴就明白,事情真没她想象中那么简单。
太子嫔这三个字重若千钧。
她居然有太子嫔印!她还以为只有太子妃有宝册和印,原来太子嫔也有!难怪太子爷说她以后会有自己的印的,原来是指这个?
就在她接完旨大概过了半个来月,程婉蕴还以为早完事儿了,都在和孩子们一起在准备过年的东西了,内务府又忽然来了人将她屋子里的东西都换了一遍,还让绣娘过来给量了身子,要重新定制新的吉服。
大清的祖制里头是没有太子嫔的,因此他们只能照着前明册立太子嫔的仪礼,比着太子妃的规制,将冠服、吉服、大圭、册印、仪仗都降低一等,但又要比侧福晋更高一等,为了康熙突如其来的这个旨意,已经临近过年的内务府忙得人仰马翻。
而她过年参加大宴的石青色吉服大衫已经和太子妃一模一样了,只在花纹、细节上略微有一点不同,册子也是和太子妃一样的镀金银册,只是稍稍小一点。
等她这些行头都置办好了,这才重新选择了吉日,宗人府备告了太庙,宣布要正式册立太子嫔,随后由保和殿大学士张英过来为她宣读了长长的溢美之词组成的册文。
读完后,张英还笑道:“这册文署的虽是下官的名,实际上却是怀章写的。”
程婉蕴笑着再次郑重福身:“这么些年,怀章多赖张大人教导看顾了。”
张英忙避开:“太子嫔娘娘折煞下官了。”
从此之后,她和太子妃一样,可被称呼为娘娘,过年过节参加大宴时,只需向康熙行四拜礼了(以前都是行八拜礼),程婉蕴这才明白这三个字,真的不一样。
之后,她渐渐也知道了她能被册封的缘由。
除了太子爷的努力、王嫔的意外助攻之外,最重要的便是怀章在任江南道御史的一年里,干了不少大事。怀章年初外放,程婉蕴是知道的,她觉着年轻人多走走多看看是好事,一直拘在京城里当官,反而没有益处,所以吴氏愁眉苦脸进宫来和她说御史一职不好想求她跟太子爷要个安稳的官职的时候,程婉蕴挺不客气把她撅回去了:“额娘要看得长远些,成日里做些抄写修书的活,难不成要让怀章活成他岳父那模样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