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节 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其文脉滋养千年(1/1)
王羲之《兰亭集序》(神龙本)
类似这样的禊赏亭在北京又叫「流杯亭」。现在北京留下来的清代流杯亭大概有四五座。除了紫禁城的禊赏亭外,还有西苑中南海的流水音,恭王府的沁秋亭,潭柘寺的猗玕亭等。可以想见,清朝的帝王在政务之余和大臣们列坐其中,饮酒赋诗,把斟满酒的酒杯放在亭中水渠里,任其在水上漂流,当酒杯流到哪一位大臣的面前,哪一位大臣就把酒饮下去,然后随即作诗一首,这样的活动是很有雅趣的。
实际上,这也显示出清代的帝王,宫廷贵族仰慕古人的生活,追随古人的艺术情操。在中国古代西周时期就有一种古老的礼仪,每到上巳节的时候文人们会在溪水边沐浴,以此消除不祥,行祓禊之礼。最为著名的就是晋永和九年(公元 353 年),大书法家王羲之以及儿子王献之,相邀了 40 多位军政要人,好友们一起来到位于绍兴的兰亭,饮酒赋诗,最后由王羲之执笔在酒酣耳热的时候书写了一篇序文,这篇序文就是赫赫有名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不仅是中国书法史上高峰期的作品,更是从实用书法转向艺术书法转型的成功作品,同时它流畅华美的文笔也展现出魏晋文人无拘无束,和天地同生死的人生观。《兰亭集序》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书法从汉朝时候的古朴一下子转向了魏晋时候的唯美、流动、空灵。据说当时王羲之书写《兰亭序》市用的是蚕茧纸,鼠须笔,事实是不是这样已经无可考证。王羲之写完以后,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