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12/71)
楼小乔上下扫了一眼他,不是她不心疼自家孩子,实在是——小帅哪怕吃的好点营养也好点,手脚也不太符合游泳运动员的要求,人家要手上的划水快,脚长的打水利索,这孩子估计能上随了原主,个子不低的,但手脚一点都不长,她本人就是个短手短脚的。
搞竞技体育,除了要有兴趣,先天的优势也需要哎。
吃完了早饭,送三个孩子去了学校,楼小乔自己也去学校上学去了。
她家情况特殊,最近跟学校请了假,学校允许她不参加早读。
自从上次在街上碰到露露跟那男的在一起以后,楼小乔就多了几分注意力在露露身上,最近她还是照常上班,不过作妖的次数少了,见到楼小乔也没有以前那么大的敌意。
楼小乔怀疑,这可能跟她另外谈了一段感情有关。
进入到系统化学习的过程中,楼小乔的进步比一般人都要快。
毕竟这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参加过一次高考了,要在第一次高考的基础上拔高成绩是很难的。
而楼小乔的可塑性很强,尽管她以前也参加过南江一中的老师补习,但复习这种事情,自学跟系统性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可不是一点半点,一学期才上了一半,学校的老师就发现了自己找到了一个好苗子。
入学考试的时候,楼小乔在学生里面排名只能到中游,但到了期中,考试成绩就到了年级前十,这个提高速度让人瞩目。
这才学习了多久!
当然,楼小乔除了在学校系统的学习以外,来自于南江一中的教师团队编纂的教学资料,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数学并不是楼小乔的强项,但有了这套资料的辅导攻关,对她数学的提高助益很大。
孙老师拿着楼小乔的成绩,找到了于校长。
“我就说楼小乔是个可造之材,你看看她的数学成绩,提高的多快?”
“嗯,确实很不错。”而且这一次背诵的那些题目,总算不是全空着的了。
要说最开始楼小乔还没有个人风格,现在已经看出很明显来,她的数学跟英语成绩比较好,这两样也是大部分复读生比较难提高的科目,数学老师给她讲题,就反应过她“一点就通”。
比起别的学生来,楼小乔就是一块尚未打造的璞玉。
而她到底能不能成为一块好玉,就掌握在他们这些“工匠”们的手中。
于校长感慨:“她父母也真是,这样的好苗子当初怎么没给她上高中呢?”
这样的学生,当初在正当年的时候上了高中,从高一时就进学校系统性学习,还不定能培养出来一个多好的苗子,说不定就是个重点本科,对于农家来说,家里要出个大学生,足可以改变三代人!
孙老师就笑笑,楼小乔读高中,那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那会儿大家普遍收入水平不怎么样,高中也不是谁都能读的起的,尤其是对于楼小乔家里这种普通农户人家来说,读完高中读大学,要有六七年才能看到收益。
很多父母都等不得。
“于校长,你也别觉得遗憾,要是当年她进了高中,未必有今天的学习条件,也未必有现在这样珍惜学习机会。”孙老师怅然的说。
这个提高速度不仅让育才补习学校的老师感到兴奋,让南江一中的老师们也兴奋不已。
齐老师试着放了一套自己编纂的辅导资料下来给学生,仅仅只花了一个月,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比往年要高了五分以上,这种提升速度哪怕在南江一中也是很恐怖的,高二阶段学校已经学完了高中阶段的知识,高三是对高中的总结和整理,齐老师汇总的这一部分知识